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福建浦城:“再生稻”里看丰年

2024-11-11 16:24:54

沃野千里满金黄,稻浪随风送谷香。已近冬日,在浦城县石陂镇案山下村的千亩再生稻田间,稻穗随风摇摆,翻涌着层层波浪;收割机在田间奔走,粒粒稻谷归仓,扬起阵阵扑鼻稻香;收获、施肥、翻耕、移栽,6台机械轮番接力,不一会儿油菜新苗又落在地上……

从10月15日开始,石陂镇种粮大户陈兆武就忙个不停,一边收再生稻、一边播种油菜。“今年我种了3000多亩再生稻,案山下这一片第二季产量平均在600公斤以上,和去年相比每亩能增产300多块钱,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再生稻,与种植单季稻相比,每亩可降低成本500元左右,再加上冬季种植油菜,在他看来:“一茬保本、二茬纯赚,再生稻能‘再生金’。”

“每天能直播、移栽油菜150亩,预计还有10余天能全部收获、播种完毕。”陈兆武说,以前村里的田地每年秋收后便处于闲置状态,而浦城县农业局组织农技人员外出学习,引进短生育期的油菜并采取机械移栽的模式,去年他种了一季就尝到了甜头。“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每亩有400多元的纯利润,今年我计划种3000亩油菜,来年会更有盼头。”

农业有甜头,农民有盼头。浦城是全国、全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久负“福建粮仓”盛名。“近年来,我县始终推进再生稻高质量发展,连续出台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若干措施,推动农业扶持向再生稻新型生产主体倾斜,把利农惠民的举措落到实处。”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杰介绍。为保障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浦城积极探索“稻-再-油”模式,在发展再生稻的同时,把油菜种植面积最大化,实现“一年获三收,四季无闲田”。2024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7.78万亩、预计全年总产量可达21.2万吨,其中再生稻种植面积8.5万亩。2024年再生稻两季亩产最高达到1382.7公斤。

再生稻模式高产高效,是当地农民的“必选项”。在福建农林大学廖红教授团队的帮助下,临江镇种粮大户马芳华大力发展有机种植模式,让“必选项”上有了“更优解”。

“施有机肥能够把养分与土壤结合更紧密,土壤变松软、更肥沃,水变清了,田也好种了。稻谷出米率提高,稻米口感更好,‘有机’的品牌也让我们更好卖了。”马芳华说,得益于有机种植的技术和廖红教授专家团队的指导,他的有机种植示范片第二季亩产量同比增长120公斤,达到亩产470公斤。在他看来:“专家指导,绿色种植,科技就是‘致富经’。”

廖红,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全国人大代表,主要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今年,廖红教授带领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师生们下沉到田间地头,开发水稻绿色低碳生态种植技术,根据土壤背景、水稻不同生育期养分需求、农机特性等,研发了两套水稻改土专用有机肥,让农户常规施化肥7次减少到施用有机种植的4次。

廖红教授团队检测的数据表明,有机种植模式能够显著改善稻田水体质量,有效遏制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同时,土壤有机质的增加也能够培肥土壤、增强地力,提升水稻根系活力,进一步提高水稻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60%以上。而施肥、人工等总成本,仅增加约12%。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有机种植模式能改良土壤,继续稳定再生稻的高产,对农民种植有着长远的收益。此外还能净化水体、减肥减药,让稻田排出水体达到地表水二类水标准,对改善闽江下游水质和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廖红说。

“有机种植是一个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个综合性解决方案。今后我们会进一步示范推广,让农民得到显而易见的好处,让生态环境得到长远的保护。”浦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林武俊表示,下一步,浦城将依托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浦城米业产业研究院和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廖红院士团队等科技创新平台,继续探索推广更多绿色、高产、高效的绿色农业新路径,让百姓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最近更新